第一百二十章 郑和出航-《海外大明》


    第(2/3)页

    郑和与他们交流一是为了了解此去沿岸的大致情况,也尽量了解一些必要的水文情况。

    虽然按向导的说法,大的航船借助着司南的精确指示,即使在茫茫大海上也能找寻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直达海外,不像小船需要躲避深海中滔天的巨浪,但此次第一次出航,郑和觉得稳妥为先,而且圣上的意思,西南的安南和占城地区情况,也是此次出航需要着重了解观察的。

    这次海上的演练预计半个月,随后航船会返回太仓刘家港,只做稍稍的补给,随后便顺风南下直达福建了。

    就在郑和舰队在海上紧密操练,准备正式出航的时候,朱明在家中也没闲着。

    算算时日离过年也不久了,马上就是永乐三年,一直记得永乐三年郑和才出航的朱明倒是觉得郑和起码还有一年后才会过来,现在急也急不来,对于现在,各地人手极度缺乏才是最最要命的事情,他甚至想着是不是趁郑和还没来的时候自己先北上一趟,到大明的沿海去抢人,见到村子就用银子砸晕他们,把全村一起都搬到南洋来。

    知道这种想法也只能是想想,朱明只能自己想些奇巧发明来减少各处的劳动力需求,而各个工厂中工匠们也开始开动自己智慧的头脑,献计献策的减少人手。

    各地的稻谷还是用比较原始的方法脱壳的,石舂或是晒谷场棒打脱壳,现在的机械制造也有一定的基础了,简单的脚踏式脱壳机很轻松的就制造了出来。

    原本刚被朱明设计出来,由工匠做好放到自由城外进行试用的时候,就让所有人都惊奇的发现,原来工具还可以这样设计,不需要非常复杂的结构,没有上过自由学堂识过字一样能做出巧夺天工的东西,大把的稻谷放进去,只要脚轻轻的踩动,稻谷就颗颗被从谷穗上打了下来,同时也都裂开了大口子,只要经过简单的筛选就行了。

    这种简单的农具也不贵,二两银子就能买上一架,对于一些勤恳的农家这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价格,所以销售十分火爆,不少商人也发现了商机,这种简单的机械还不像水力磨坊之类的有地域限制,只要有人,摆在哪里都能工作,商人便大量的买进贩卖到暹罗、天竺、吕宋等地,让机械厂的人手越发的捉襟见肘起来。

    机械厂的人在朱明的启发之下都开始研究起能减轻自己劳动强度的东西来,现在的机械大部分都是以木做框架为支持基础的,木头的砍伐,锯切,刨平劳动强度十分大又繁琐,一些简单的工作台被做了出来,只要是做脱壳机,使用同样长度的木方,工作台能同时处理七八根,一个人操作就可以,运用到简单的机械轮式传动,锯条来回抽动着,一排并排的木方被切成了整齐划一的长度。

    就在黑水明国举国上下努力钻研奇巧淫技,最大化生产效率的时候,郑和的船队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了,此次他们未在海上耽搁,直插长乐港而去。

    之前信使早已出发,长乐港内总算勉强凑齐了二十五艘上得了台面的大船,此刻已经静静的停泊在港口中等待郑和大队人马的到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