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人,就是陆维。 “可惜了一首好曲子,可惜了陈萨这么好的状态。”看着陈萨的演奏,陆维暗暗摇了摇头。这首曲子他早就看到过,不过只弹了一遍就再没委碰了,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感觉不好,很不好。 这个版本的梁祝给陆维的第一印象就是和弦的编配很不合理,作曲家为了显示这是一首中国风的作品,显示出那种传统、古典的味道。用了许多五声调式的和弦连接,这些连接虽然在乐理上是都能讲得通的,可老实说听上去却并不是那么舒服。特别是有些地方那些快速的双手华彩旋律,陆维认为那纯粹就是在炫技,是为了提高曲子本身的难度而生硬地插进去的障碍。中国有许多曲子都是这样,陆维一直不明白,这些作曲家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仅仅是为了显示他们作曲的专业性和创作出的作曲的艰深吗?可一首音乐首先应该让人觉得好听。这里的人指的是大多数人,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圈内人士”。 不管怎么样,当听到那段旋律移交到左手,而右手只剩下在琴的高音区来回飞舞,演奏那些快速的小华彩时,陆维就彻底失去了听的兴趣。因为他实在听不出来这段音乐是在表达什么。 当然,当陈萨最后的演奏结束刚,小场仍然响起了热烈的掌碉那首作品中的东方旋律。引确让那些国外的乐迷们感到很新奇,很好听。 “瞧瞧,老外也被咱们的《梁祝》给震住了!名曲就是备曲,我看这陈萨今天没准儿有门儿刘弃海在陈萨结束第一首曲子时,忍不住赞叹道。 “是啊,看那帮老外掌鼓得。我看着都疼了,不过我很怀疑他们到底懂不懂这段音乐是什么意忍陈云抬起头笑着对刘云海说口“呵呵,懂不懂无所谓,只要能震住他们就行了,音乐有时候要讲究一种朦胧美的,好了别说了,陈萨又要开始弹了微微调整了一会儿之后,陈萨开始了她第二首作品的演奏。 这一次,陈萨选择的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 比起《匈牙利狂想曲》第6号。第2号作品的知名度似乎低了一些,但这并不能降低这首曲子在钢琴界的影响力,许多钢琴家都喜欢在自己的音乐会上演奏这首曲子,一半因为它的名气,一半因为它的难度。 “咚咚!”两记重重的小调主和弦响起,陈萨那两条藕节似的玉臂爆发出了强烈的力度,带着切分节奏的两个和弦十分富有张力,刹那间,斯坦威钢琴似乎由一位温文尔雅的伸士,变成了一个冲动的小伙儿。 手腕吊得很高,由于这首曲子从头至尾,都充斥了这种带有强烈切分节奏和大力度的旋律,因此必须用这样的姿式才能达到所需要的力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