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沈溪村特产穿丝篮-《我,孙山,科举》


    第(2/3)页

    笑容满面地道:“老人家,现在用也不迟。往日咱们壅田,不是人粪就是牛粪,数量实在有限。现在有了鸟粪,可以大胆地用。”

    沈族老也想大胆地用,只是肥料有点贵,于是问道:“大人,肥料虽然能赊账,可价格不低啊,晚稻要是不赊账,恐怕用不起。”

    秧苗不仅长得壮实,分蘖也分的多,相信夏收一定比以前好。

    就是实在太贵了,一亩地要好几百文,贫瘠的地更贵。

    沈族长满脸愁容地说:“大人,我本来还想着肥料好用,想把我家的旱地改成水田。哎,肥料实在贵,用不起哩。”

    沈族老说到耕田,没完没了,一直抱怨田里的收成少,肥料贵,想开荒,但又只能往山上开垦。

    不仅难开垦,养起来也艰难。

    隔壁的沈村长心一跳一跳,频频使眼神使到抽筋,真害怕老叔说着说着说错话。

    艾玛,早知道不安排老叔过来当群演了。

    孙山耐心地聆听,时不时点头。

    对于老人家的问题,也只好安慰到:“莫担心,一切都好起来。咱们沅陆县如今有肥料,就算再贫瘠的土地,也会变成好地。一年不行,就两年,愚公移山,咱们的地会慢慢养起来。”

    沈族老认同地道:“大人说的对,我不行,由我的儿子来,我的儿子不行,再由我的孙子来。呵呵,一定能把地养好。”

    孙山又点了其他村民回答。

    一开始问肥料,慢慢地问生活。比如今日吃了什么,何时去过县城,一般干什么营生,附近有什么特产。五花八门,想到什么就问什么。

    渐渐地气氛越来越浓烈,村民也越来越敢说话了。

    胆子大的小牙子和小妹子也凑到孙山跟前说话。

    整个沈家村充满了欢声笑语,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夜深人静,桂哥儿依旧在掌灯。

    今日孙山没有绘图,而是写日子。

    把白天村民所说的事情一点一点地回忆出来。如果不确定,就问旁边的张师爷。

    张师爷感叹地说:“老爷,沈溪村日子过得不算差,起码去年的冬天,并没有人被冻死,也没人被饿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