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费力不讨好(上)-《重生之跃龙门》
第(2/3)页
“职业学校不同,培养出来的伢子、妹子,那才是为我们本地培养的人才。不讲别的就讲那个木器班,学上三年就能送进你耶耶的厂子里去当技工,还不比你们厂里自己培养强?”
有道理,但李家明问了问专业设置,便知道师公的办学方向错了。或者说,胡师公的功名心太盛,没把本于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把他的身后名放在第一位。
原因很简单,本地的企业能容纳多少车工、电工、电器修理技工?
县里除了父亲开的手工家具厂和昊哥的药厂外,其余的企业都是资源性企业,那些技术工人培养出来后到哪去实习、就业?这哪是为本地培养人才,分明是为发达地区培养才。为发达地区培养人才还不打紧,关键是这些人才会获得更高的收入,然后会选择在外落户,从而加速本地人口流失。
这家伙怎么会这么想?胡师公不高兴道:“家明,你这就不对了。教书要育人,只要是为了伢子、妹子们好,我们就应该这么办!”
道理是对的,但不符合李家明的利益,或者说是本地利益。同古能有今天不容易,好不容易在大山里凭空搞出个小城市,又把青年人口往外推?
但这话得说委婉,这是自己的师公,微末之时对自己帮助良多,因此李家明拿官场上惯有的共识当理由,坦诚道:“那不又绕回来了您讲的,会读书的伢子、妹子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些不会读书是为外地培养?搞出个这样的学校,最后我们本地落了什么好处?”
“事不是这样讲的”。
胡师公也不愧是当过老师又当过官的人,扯起大道理条条是道,说起小道理也是合情合理。同古是因人成事的城市,别看现在很繁华,但消耗的都是本地和周边县区的竹木资源,如果以后资源枯竭了呢?
“十年树木,十年的木材只能做细木工板,顶不得大用!再讲了,国家又开始搞环境保护,以后还能不能象这样方便砍树还两说。
就算是一切照旧,厂子都不可能再扩了,那些后生家怎么就业?家明,城市人口是要有工作的,没工作就会乱来。让他们出去打工,赚的钱还不是要寄回来?”
胡师公也落伍了,现在的年轻人想什么,他一个七十岁的人哪清楚?在外就业赚钱,就会想着在外地落户,逢年过节再回家探亲。况且县里的大部分人并不是本地人,都是这十几年的新移民,等同古的钱不好赚了,他们不会回到自己以前的乡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