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到达-《回到唐朝当首富》


    第(2/3)页

    开始因为怕颠簸让小家伙吃不消,即使行得快点也只不过比散步稍稍快上几分而已。在两个小家伙进了马车后,雷逸和赵新明显的松了一口气。两个大男人也没带过小孩,这两日小家伙想骑马,他们也就硬着头皮带着他们。一会儿快怕颠着他们了,一会儿又怕他们没抓紧摔下去了,弄得两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这时小家伙要回马车上去,他们可是求之不得。

    少了两个小的在马背上,他们的速度明显的快了起来。只听见马蹄那绵绵不断的“啼嗒”声,在马车的摇晃中,死赶活赶的终于让他们赶到了杭州。

    杭州,也是江浙一带有名的富裕地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年),改置为余杭郡。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朝时,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649年)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年)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长庆二年(822年),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雷逸他们的船停在大运河上,可以从那里通往东海,他们也是由那里出海。东海,与黄海毗邻,东北面以济州岛、五岛列岛、长崎一线为界向南可至琉求,南以南澳岛到琉求本岛南端的澎湖到石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可至琉球群岛。位于琉求岛、琉球群岛和九州岛之间。并经对马海峡与琉球海相边,濒临沪、浙、闽、台四省。

    而他们住的地方,是在西湖与京杭大运河中间的一个大宅院里。马车在大宅院前停下来后,耿青峰拉着两个小的下来,先打量起这大宅院门起来。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宅门是紧闭起来的。门的两旁挂起了两盏灯笼的,上面也没有像其他大户那样,还在灯笼上写着字什么的,只是普通的红灯笼罢了。

    雷逸让莫林去敲开了门,出来的是个黝黑精瘦的汉子,他头上用布巾包裹着,身上那袍子看起来空荡荡的,但那双眼睛却十分锐利。莫林在那里和他嘀咕了两句,那汉子走出来正要对雷逸行礼,雷逸就对他挥了挥手示意不用。

    “峰弟,我们进去吧!”雷逸转过头对耿青峰说着。

    “好。”耿青峰轻笑着回答着,心里也为终于到目地的而高兴起来。昨夜因为与刘叔互靠着,他休息得并不好,是以今早醒得特别早。而且在路上颠簸了这么久,又遇上土匪劫路,搞得他也是神经紧绷的,这下子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
    第(2/3)页